2005年的欧冠,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米兰和利物浦一起去伊斯坦布尔,还有穆伊元年的切尔西,两支球队。四大联赛以外的球队也不容小觑。他们实力强大,竞争激烈,在各自的联赛中都是绝对的统治者。
先说里昂吧。里昂在那个赛季完成了联赛的四连冠,是当时当之无愧的法甲冠军。
马卢达和阿比达尔都将成为未来法国队的绝对主力。Wiltord、Govou和Revie也是替补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库佩还在08年欧洲杯上担任主力门将。
他精力充沛,活动范围广泛。曼联在小组赛的两场比赛中,“布法罗”的“砍”和“铲”险些将红魔中场断了,让C罗和斯科尔斯苦不堪言。
小儒尼尼奥是当之无愧的中场大师。他攻守兼备,基本功扎实,善于调度和带球,是里昂中场的绝对核心。此外,精准的落球是里昂打破僵局的法宝。
有很多人叫迪亚拉。里昂中场迪亚拉来自马里。2006年夏天他加盟伯纳乌,成为皇马主力中场。
保罗雷根的球队在那个赛季的欧冠联赛中踢出了令人愉悦的进攻足球。小儒尼尼奥有条不紊地连接中场,埃辛和迪亚拉两大大牌球员为中场筑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前场的三叉戟维尔托德、戈乌和马卢达,攻击力十足。(那个赛季的皇马是里昂送来的一份大礼)
里昂晋级欧冠小组第一后,淘汰赛的首个对手是德甲卫冕冠军云达不莱梅。虽然上赛季的头号射手埃尔顿已经离队,但新引进的克洛泽、原米库和克拉什尼奇,依然让球队颇具竞争力。
不来梅主场首轮,里昂3:0轻松取胜。第二轮,回到主场的里昂完全没有压力。结果,他们踢出了一场大屠杀。他们以7:2击败不来梅。德国上演帽子戏法,埃辛梅开二度。里昂在两轮比赛中以10:2的比分晋级。
与里昂类似,埃因霍温的实力处于那个赛季的巅峰。先介绍一下他们的主力阵容。前锋:朴智星、海塞林克、法凡
高位中锋海瑟林克进球不多,但作为前场的接球点和进攻的焦点,他在控球和护球方面做了很多,为球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006年,他挤掉了亨特拉尔。成为荷兰世界杯阵容绝非偶然。两名边锋和边后卫的配合非常娴熟,边路也是埃因霍温的主攻反击。
和里昂-埃辛-朱尼奥-迪亚拉这样的超级中场相比,科库-沃格尔-范博梅尔形成的中场三角,也是那支埃因霍温球队的精髓所在。
全能的科库本赛季本意是回归本源,但他的发挥水平很高,攻防两端都有存在感,而且在低位上也很活跃。最重要的是,他的经验和斗志是鼓舞团队士气的重要因素。毫无疑问,他是那支埃因霍温球队的巅峰之作。
范博梅尔是那个赛季欧洲最好的中场球员之一。他有狼王的美誉,打进了不少关键进球。虽然是中场,但他经常射入禁区,在防守上做出了很多贡献。
这名中场硬度强,拦截和压迫效率很高。略逊一筹的是没有特别熟练的得分手,所以多次进攻都要从中路分出,中路突破能力欠缺。
1998年,年轻的奥耶入选荷兰世界杯阵容。2004-05赛季在埃因霍温,他的主力位置是右后卫。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失去助攻的能力,所以他还可以在右边跑。
他单打很强,头球稳定,不时插上定位球。当局面无法打开时,他往往是帮助球队扭转局面的人。(切尔西在2007年才召回他。)
2004年,鲍马出战荷兰主力。在欧洲杯上,他还对捷克队进球。2004-05赛季,他处于最佳状态。他个子不高,但他的头球和左脚技术也很细腻,希丁克对比赛的勤奋态度深受赞赏。
2004年,李英杓和朴智星随希丁克来到荷兰。他退后,打左后卫。虽然他是一名右脚球员,但他的左脚技术同样娴熟。他在球员中也是非常精准的,他的右脚传中在左侧回扣后非常精准。门将:戈麦斯
球队深受希丁克的烙印,防守强悍,进攻速度快,配合默契,前场进攻得分平均,穿插跑动非常积极。
他们在联赛中4:0横扫阿贾克斯,而在欧冠1/4决赛中,面对上赛季亚军摩纳哥,埃因霍温两回合3:0轻松取胜。
所以在1/4决赛中,里昂VS埃因霍温,是大联盟五支球队之间的唯一一场比赛。
或许确实有性格守恒定律,里昂状态太早,不来梅大屠杀后刀钝了。在主场对阵埃因霍温的首轮比赛中,他们在全面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提前一球未能扩大比分。取而代之的是,科库在最后时刻左脚凌空打进了一个有价值的客场进球。
第二轮在飞利浦球场,里昂依旧占据上风,维尔托德打入首球,随后亚历克斯在关键时刻站了出来将比分扳平。
在那之后,运气站在了埃因霍温一边。球门柱帮助他们逃脱。加时赛中,本阿尔法突入禁区,被放到禁区内。裁判没有判罚。最后两轮2:2,双方进入点球大战。
.埃因霍温的门将戈麦斯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扑出了埃辛和阿比达尔的点球。最终,罗伯特主罚点球,埃因霍温惊险晋级。
里昂的欧冠已经结束,埃因霍温继续前进,他们的半决赛对手是强大的AC米兰。
回到主场,他们发挥全队最高水平,进攻一波又一波,每次都尽量将球传到米兰的心脏。上半场朴智星破门,下半场李英杓精准传中,克库破门,两队神奇回到同一起跑线分钟,一时的松懈让经验丰富的米兰抓住机会,安布罗西尼头球攻门。虽然最后时刻科库再进一球,但埃因霍温还是因为客场进球而止步半决赛,就此结束。
与传统的欧洲豪门相比,里昂和埃因霍温并没有太多亮点(虽然里昂分别在10年和20年进入四强,而埃因霍温也在上个世纪夺冠),但在白色记忆中,留下如此丰富多彩的笔触,对于他们的人群来说,已经足够了。